成华往事 | 龙潭这个40多岁的老菜场,你逛过吗?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方志成华 Author 方志成华
成华,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,有着悠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根基。成华历史是巴蜀历史的组成部分,成华文化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篇章。
成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成华区地志办联合推出“成华往事”,带您发掘、找寻、传承成华蕴含的丰富文化与历史底蕴,追忆老一辈成华人的似水年华。本期,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龙潭客家老菜场往事。
“客家烟火,就在龙潭。”这是龙潭客家老菜场一面墙上的宣传语。这个紧邻千年古刹龙潭寺的菜场,已有40多年历史。
它的前身,是响当当的“东山五场”之首——隆兴场。因为龙潭寺更为人熟知,隆兴场也被民间习称为龙潭寺场镇。
因潭而寺
▲ 龙潭寺正山门。图源:成都方志
要讲龙潭寺场镇的故事,先来讲讲龙潭寺。
据清嘉庆《华阳县志》载,龙潭寺“寺内有龙潭故名。蜀汉时建,历代屡经修葺”。
传说蜀汉时期,14岁的刘禅被立为太子之后,刘备冀其文武双全方能治国,便安排他学射于射山(今日凤凰山。北宋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“射山,在成都县北十五里,后主刘禅学射于此。”)。
某个夏日,刘禅于射山操演后玩兴不减,率领随从绕向东郊回城。离城二三十里时,一行人已是汗水湿透衣衫、口干舌燥。
刘禅饥渴难耐,吩咐随从侍卫去讨水喝。眼尖的侍卫随即发现前面树林半隐着一泓清水。水潭纵有十丈,宽及五丈,呈弧形,水清见底。刘禅大喜过望,立刻下马饮水止渴,复又下潭沐浴解暑,舒心得不肯离去。上岸后,刘禅还坐在离潭不远的一个土丘上休息。
刘备去世后,刘禅继位,他沐浴过的潭被称为“龙潭”。感念龙潭风水,刘禅在此修建一座寺庙,赐名龙潭寺。他坐过的小土丘,被人们称之为“太子墩”。从此龙潭寺香火繁盛,四面八方慕名前来的香客源源不断。
来往的人多了,不少商家在寺旁摆摊设点、建房开店,渐成街市。到清代,这个被称为隆兴场的场镇,已经发展成“东山五场”极为兴隆的一大场镇。
▲古庙龙潭寺一景。图源:《成华民俗志》
东山客家
▲湖广填四川迁移图。图源:蓉城政事
所谓东山,即成都以东一片平均海拔高出川西平原数十米的丘陵地带。“东山五场”,可溯源到张献忠和吴三桂之乱相继消停、成都进入承平时期后,那场声势浩大、长达百年的移民潮。
彼时,“成都空,残民无主”“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,不及他省一县之众”。在此背景下,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清廷官方颁布“开荒即有其田”等土地政策,听民自由开垦荒地,永占为业,五年中不纳田赋。外省移民四川者,准予入籍……
自此,各地移民源源不断涌入四川,为这片饱受战争荼毒的土地注入生机。这些被老百姓统称为“湖广填四川”的人中,邻近四川的湖广移民近水楼台先得月,插占了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带,随后从闽粤迁徙而来的客家人,只剩下诸如沙河下游东山一带的丘陵地带安身。
客家人在此世代繁衍200多年,“成都东山”成为四川境内最大客家聚居地和蜀中最大客家文化宝藏地,也形成数十个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乡场,其中五个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场镇,被称之为“东山五场”,包括隆兴场(龙潭寺)、甑子场(洛带镇)、仁和场(石板滩)、西河场(西河镇)和廖家场(太平场、清泉镇)。
五场之首
▲龙潭寺旧场镇。图源:成华史话
既有“五场”,势必有人想分个首尾。谁是“东山五场”之首?民间分歧很大。成华历史人文丛书之《龙潭寺》作者刘小葵认为,龙潭寺当之无愧。
刘小葵在书中写道,在交通上,龙潭寺古来就是沱江水运货物转陆路进省城的必经之路(具体线路是金堂—淮口—石板滩—龙潭寺—崔家店—万年场—迎晖门);在人口数量上,据民国二十三年(1934)《华阳县志》记载:隆兴场1600户,22000人,为五场中最多;经济水平上,清乾隆以来,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至二月十二是成都百姓赶龙潭寺庙会的时间。成都市区以及西河场、甑子场、保和场、木兰寺、石板滩、廖家场的客家人都云集龙潭寺,热闹程度毫不亚于城内青羊宫庙会。其他几个场镇都到龙潭寺赶庙会,其文化娱乐、经济贸易的吸引力可以想见。此外,民国时期的龙潭寺兴起家庭式小手工作坊,磨坊、烧坊、豆腐坊、碾坊、粉坊、面坊,差不多有70家,十分繁荣。当年最有名的粉坊是和成村的周学粉坊。乡场上的“赖挂面”也是成都很有名气的面坊。还有家何大生糕点铺子,十里八乡无人不知。隆兴场还出产纯正的粮食酒,民国时期全乡有十二家烧坊,秀水的林家烧坊名气最大。
▲曾经的火神庙巷巷口。图源:《龙潭新城》
赶场文化
▲龙潭客家老菜场。图源:龙潭客家人
时至今日,龙潭寺犹在,隆兴场已演变成以龙潭客家老菜场为核心的隆兴路、火神庙街区。这里不但继续发挥着小商品集散地的作用,也是龙潭寺及周边群众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,还是了解龙潭客家赶场文化、在地群众衣食住行和在地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当中,龙潭客家老菜场的赶场别有一番风景。
龙潭客家老菜场源于龙潭老街工商所交易市场等老市场,2006年在隆兴路新建市场场地及老市场拆迁后,绝大多数老商家聚集在这里。老菜场现有商家500余家,约七成为客家人,周边居民也主要是客家人聚集居住,是成都主城区内仅存的客家场镇,至今仍保留着客家人逢单赶场的传统习俗。
▲老菜场的茶客(上)和修表铺(下)。图源:龙潭客家人
在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,龙潭客家老菜场一度成为年轻人的City Walk之选。赶场之日,老菜场里一大早已是熙熙攘攘,现场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,独特的客家方言不绝于耳,让人瞬间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厚年味及客家风情。央视CCTV生活圈也来做了专题报道。
▲老菜场特色美食。图源:龙潭客家人
市民蔡宏光大爷说,龙潭寺的赶场“非常接地气,你可看到很多儿时的记忆,比如手工编织的簸箕、客家儿童玩具,而且非常具有烟火气息,很有人情味,所以在这里赶场会有很不一样的感觉,会有满满的乡愁和乡情”。
▲龙年春节期间的龙潭客家老菜场。图源:龙潭客家人
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网、图来源/方志成华相关资料整理
制图/姚鹏
编辑/姚翼傑
中共成华区委宣传部主管成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:成华发布
往期推荐春糖
活动街巷